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自然资源看点
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工作任务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防止监管缺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
·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
·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王中建 整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