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国土故事 听国土声音”系列征文:悬崖上怒放的红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员令,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共产党员,他们牢记党的宗旨,一身正气,不忘初心,以无私奉献的情怀兑现自己的入党誓言。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普通党员——津市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管理员李先业。在责任和风险巨大的岗位上,李先业恰似一株悬崖上昂首怒放的红梅,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立家规,扎紧篱笆墙
2005年年初,李先业要调到津市市国土资源局管工程的消息在老家新洲不胫而走,在周围人眼里这可是一个油水丰厚的肥缺。亲友们登门道喜者络绎不绝,有的还表达了请帮忙关照的意愿,这引起了李先业的警觉。进城前的家宴上,平素言语不多的李先业恳切地对亲友们说:“今天我以家中老大的身份定个家规:第一,不准掺和我的公事;第二,不准收受别人的礼品礼金。”此言一出,掷地有声,家规就算通过了。
亲友们大多能遵守,遵守得最好的是妻子。这些年她从不过问老李工作上的事,更不收受他人馈赠。但也有个别亲友不死心,动过歪脑筋,可都被他以“不合家规”严词拒绝。就这样,10多年里,老李接手了一批又一批工程项目,送走了一支又一支施工队伍,可就是没有一支是李家亲戚朋友的。
在经济利益的驱驶下,有些人不断变换手段向他发起进攻。李先业却时刻紧绷防腐弦,从不为其所动。有人会问:李先业不恋钱财是不是家境殷实?而真实情况是:李先业两口子除工资外,再无其他经济来源,儿子、儿媳都是临时工,每月工资才1000多元。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一家四口至今还蜗居在劳动局家属宿舍的一间二手房里。
讲原则,不造腐败田
土地开发整理是党和政府为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大举措。
2013年6月,一个标段多次验收质量不过关,李先业拒绝签字,劝施工方整改。看到其他队伍陆续通过验收,该施工方敷衍塞责地整改一通后,请来李先业父亲的战友、李先业的老领导出面求情。一边是国家的重点工程,质量上不能马虎,一边是情谊深厚的老领导,怎么办?考虑再三,李先业决定邀请老领导亲临现场参与验收。
一条不到100米的引水渠,竟有60多米出现了走向弯曲,沟渠两边的混凝土斜坡面也毛毛糙糙,不平整、不光滑,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不符合设计标准。面对这尴尬局面,老领导看不下去了,他对李先业说:“你按规矩办!”这场风波最终以“不合格的沟渠当场拆毁、推倒重来”结束。
担任管理员的11年间,李先业接手工程项目20多个,经手支付工程款2个多亿,正是这无数个“按规矩办”,才使其经管的项目验收全部合格,才使得国家财产免受损失。
李先业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事迹,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肯定。2016年,他被评选为常德市国土资源局优秀共产党员,推举为中共津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津市市国土资源局 梅昌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