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五个关键词①: “多规合一”,探寻城市空间的最大公约数
编者按:
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发展演进,有需要遵循的空间逻辑,那里面包含着一方山水的气韵、文脉和使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部科学合理的规划,让我们能够提早洞见未来的机遇和风险,找到持续生长的方式、路径和空间,也能为每一位市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航拍柳叶湖一角 常德日报记者 冯顺前 摄
同一块土地在不同类型规划中,标注的用途完全不同。不光在常德,全国各种类型的空间类规划都曾有过类似的现象。“规划打架”曾一度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澎湃活力,让土地报批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不同程度地造成规划管理无序和建设项目工期延长。
常德自2019年起推行“多规合一”改革,并启动《常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常德未来15年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格局谋划在“一张蓝图”上,不再“各说其词”。
江北城区某地块就出现过“规划打架”的情形。当时该地块被一家工业企业使用,在原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在绿地专项规划中被规划为公园绿地,在国土变更调查中被确定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而这个地块用途的确定,关系着这家企业升级或搬迁等事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管负责人颇为感慨地说:“这样的情形,在过去曾出现过很多次。这5年,关于总规编制的座谈会我们开了不下30场,协调会开了不下200场,消除的‘土规’和‘城规’的矛盾冲突图斑有3万多个。”“多规合一”不仅仅是构建一个规划体系,还需要协调多个规划在空间上的布局,目的就是求得城市空间规划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制定一个大家都必须遵守的空间秩序。
在“多规合一”的改革背景和具有高度共识的城市发展战略前提下,我市整合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搭建一个平台协同管理,推进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评估、调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一张表”受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工作,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探索创新“三三”工作模式(“三个一”总体框架、“三个一”调度机制、“三个一”统筹运维),在系统内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全市自然资源禀赋,在双评价双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总量框定、增量严控、存量盘活、流量增效、质量提升”的原则,形成了边界清晰、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三区三线”划定也同步完成,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3.8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173.75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30.63平方公里,重点保障了927个重大项目。
航拍晚稻收割现场 常德日报记者 冯顺前 摄
“这张体量空前庞大的‘总图’,是我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贯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规划理念,深化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总体安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磊说。它不仅回应了如何紧密围绕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靓社区,最大程度地向民生所需靠拢,还对下位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提出了传导和指导约束要求,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截至目前,《总体规划》已经获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县级总规已上报待批,乡镇规划正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常德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常德市文化旅游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等14个专项规划,以及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等多个详细规划已报市政府批准或通过市规委会审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城市发展亦是如此。在“多规合一”协调下,一份凝聚了党政部门和广大百姓广泛共识的《总体规划》,能够实现城市的科学、良性和可持续发展,让城市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而为此节约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等都是不可小觑的。
规划团队在这张底线清晰、脉络分明的蓝图中,这样描述未来的常德: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交通体系将不断延长壮大,先进的制造业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洞庭鱼米之乡”的美誉将进一步传扬,乡村更振兴,生态更美好,产业更兴旺,交通更畅通,城镇风貌更提升,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中心城区规划人口130万,这座宜居韧性智慧的山水灵秀之城将吸引更多的人在这里满怀热情地生活创业,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