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耕地 常德行动】武陵区:跟着田长去巡田 守牢百姓饭碗田
金秋时节,走进芦荻山乡苗儿港村,整齐的稻田里结满金黄的稻穗,田间地头有乡亲们管护水稻的忙碌身影。阵阵秋风拂过,浓浓的稻香沁人肺腑。
“现在稻子正在抽穗,再过一个多月,晚稻就可以收割了”!田间的机耕道上,汪传利正骑着电动车巡护田块。作为网格田长,每天巡田是他的“规定动作”。汪传利告诉记者,“网格田长就是‘田保姆’,也是耕地第一线守护人。为了当好‘田保姆’,我每天都会到片区的耕地走一走,看一看。一旦发现问题,就会第一时间制止、上报、整改。”
在苗儿港村,像汪传利这样的网格田长共有5名。每个网格区都有公示牌,每个田长家门口都张贴有职责明白卡,上面写着网格田长的名字、联系电话、耕地保护责任面积、田长职责和工作目标等内容。他和其他4名网格员走马上任当“田长”,共同承担起网格范围内的巡查、报告和耕地保护宣传工作。他们逐家上门、挨户宣讲,靠脚步丈量全村每寸土地,乡亲们逐渐认可了“田长制”。“现在村民只要是想动田用土,都会主动询问‘田长’的意见。”汪传利说。
“在工作中遇到需要整治的耕地问题不少,可基层执法人手不足,动态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还需要乡亲们的共同参与。”芦荻山乡自然资源所所长陶军告诉记者,耕地一旦受到破坏,无论是国家还是农户个人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将风险防范于未然,网格田长功不可没。前不久,苗儿港村的一名网格田长在巡田时,发现田间的机耕道上堆放了一些砂石。一打听,原来一户村民准备将自家承包的水田改造成鱼塘,这势必会造成违法用地情形。发现这一情况后,网格田长及时上报给村一级田长和乡自然资源所。经过工作人员上门沟通,讲解国家政策,农户主动放弃了改造成鱼塘的想法,及时避免耕地破坏。
“现在保护好每一块耕地,就是守护好明天的饭碗。”据武陵区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党总支书记、局长刘水清介绍,武陵区探索构建了“全民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长效治理机制,制定并下发“田长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区、乡、村、网格四级耕地保护体系。目前,全区共设置区级田长5名,乡级田长44名,村级田长77名,网格田长187名,并出台了相关“田长制”配套文件,建立了投诉举报、责任单位协调配合等制度。
在苗儿港村稻田旁的电线杆上,一个大大的摄像头格外醒目。“这是数字高清摄像头,覆盖全村的土地,让土地违法行为无处可藏。”汪传利说,有了科技助力和村民支持,日常巡田更从容了。武陵区利用卫星遥感执法、铁塔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摄等信息化技术,加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监管。
“人防+技防”,让监管无死角。现在一旦发生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等疑似违法违规行为,汪传利手机上的APP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派发“工单”,他按“单”赶到现场核查和反馈情况,实现耕地违法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闭环管理。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