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桃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取得亮眼成效

来源:桃源县自然资源局 2024-07-08 08:30 字体:【

6月22日凌晨,桃源县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多个乡镇短时间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驾车行驶在夷望溪镇,道路两旁仍残留着洪水肆虐过的痕迹,几乎每隔几百米便能看到规模不等的山体滑坡。树木倒伏,河水浑浊,偶尔可见挖掘机正在清理碎石,这个享有“小桂林”之称的乡镇,正在全力恢复曾经的风景。

汽车在大同村村部停定,一行人刚下车,一个中等身材、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的汉子就迎了出来。“他就是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张兴国,”同行的自然资源所所长黄振新介绍道,“也是大同村的支书。”

“罗华久屋后是我们村唯一的地灾隐患点,所以这次暴雨我第一个通知地他。”在前往罗华久家的路上,张兴国向笔者介绍道。

6月22日凌晨2点多,桃源县普降大雨,夷望溪镇更是暴雨如注,仅3小时,降雨量就达到了惊人的248毫米。刚刚给罗华久打完电话的张兴国左思右想,仍然放不下心,抄起衣服就和村会计驱车前往罗华久家,将5口人全部接了出来并安置在街上的宾馆里。凌晨5点左右,罗华久屋后的山体出现大面积滑坡,据测算,下滑方量约80立方米,如果不是转移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真的险啊!”罗华久提起当晚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

这已经不是张兴国第一次经历紧急情况了。今年1月,桃源县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融雪融冰导致地质灾害发灾风险较大。临近年关,别人都在准备团圆,他却每天坚持巡查,风雪无阻。

“大同村有1个地灾隐患点,18个切坡建房户。”谈及村里的情况,张兴国如数家珍,“每一处是什么情况、每户家里几口人,我都清清楚楚。”

像张兴国这样的监测人在桃源县还有很多,杨溪桥镇冷家溪社区的干部陈桂英、西安镇薛家冲村村民郭永庆……他们往往是当地政府从责任心强、了解情况的村居干部或群众中选择而来,主要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巡查排查和监测预警,紧急情况下组织群众转移等工作。今年4月9日,桃源县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通过视频形式向全县乡级、村级责任人和100余名地灾隐患点监测人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其防灾救灾的能力。这200余名乡、村责任人及隐患点监测人就像一颗颗钉子,深深扎根在泥土中,拉起了一张全县范围内防范地质灾害的“安全网”。

除监测人之外,近年来的广泛宣传也普遍提升了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6月28日上午,家住沙坪镇沙坪村沙坪组的村民王爱国在自发上山巡查的过程中,发现该组邮政后方山体出现一条长约100米,最宽处约20公分的“人”字形裂缝。长时间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已趋于饱和,滑坡风险极大。

得知该情况,县自然资源局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及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研判,当地党委政府也迅速行动,将该山体下方沙坪村、万寿宫社区共计67户208人转移至村部或亲友家中安置。针对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的情况,镇政府安排专人定点巡查,并在专家指导下将裂缝覆盖保护膜防止雨水渗入,组织回填;竖立警示牌、拉起警戒线,确保安全。

被问及为什么会上山巡查,王爱国说:“我看下了这么久的雨,怕出事。”说着,他翻出了一本黄色的小册子,熟练地指着上面判断山体滑坡的方法,“这是我上次在街上领的,没想到真用上了。”

黄色的小册子正是今年“5·12”防灾减灾日桃源县自然资源局联合沙坪镇政府发放的宣传手册,除此之外,还有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等内容。

“从政府工作人员到监测人再到群众,我们建立了全县群测群防网络,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桃源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拥军介绍道。

据统计,桃源县目前共有120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5396个切坡建房户,625个中高风险(沟谷)斜坡单元,受灾点多,覆盖面广。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桃源县通过群测群防网络,利用电话、“村村响”喇叭、铜锣、上门告知等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告知到隐患点受威胁人员、切坡建房户和临坡临沟临崖住户,确保传达到村到户到人,打通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最后0.5米”。同时,坚决实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一点一预案”,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设立警示牌、规划撤离路线,模拟各种情况下的紧急处置方法,真正做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益于这些努力,在此次特大暴雨山洪中,无一人因地质灾害伤亡。

“除了进一步筑牢群测群防网络之外,我们正在进行‘点面双控’建设体系试点的前期工作。”从今年开始,桃源县紧密围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防控需求,大力推动防控重点由“隐患点”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转变。“我们将继续探索,由点到面,最大限度管控地灾隐患,努力将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曾拥军说。

(桃源县自然资源局  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