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让常德“智慧”起来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让常德“智慧”起来
□本报记者 姚懿容 通讯员 王宏伟
点击进入天地图·常德,就可以“看”三维常德山水,“找”常德地理信息,“游”虚拟名胜景点;借助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公安部门实现了辖区状况高精度定位;利用“智慧城管”系统,城管部门可以随时掌控渣土车、工程车、垃圾车的运行……去年12月下旬,由省市共建、智慧办主导、国土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承建的项目——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完成,顺利通过了省、市验收。验收组对我市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常德“高标准完成了框架建设”。14个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公共服务系统,还只是这一智慧城市基石的初期应用。
“一网、一库、一个平台、一套标准”架构新常德
2011年9月,市政府申请将我市列入国家数字城市推广计划城市。从那时起,作为智慧常德基础工程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
作为实施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日志记录了建设历程:2011年10月开始航飞。2012年2月,国家批复正式立项。6月,项目总体设计书通过省级评审,省国土资源厅与常德市政府签署了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共建共享合作协议。此后,经过一年的前期准备,2013年6月,湖南省第三测绘院、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湖南省地质测绘院、常德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一批技术支撑单位和技术承担单位进场作业。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集中力量,参与了规划、设计、技术方案起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全过程,主要负责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维护管理、市本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指导区县(市)基础地理数据信息管理等工作,在框架数据质量跟踪检查、平台功能测试和完善等环节中,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平台坐标系统转换功能建设中,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根据国家要求和常德实际,在常德市中心城区建立由26个点组成的C级GPS控制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家2000、北京54、西安80三套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破解了不同坐标系统之间数据成果共享交换的瓶颈。
经过各方努力,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我市完成了大比例尺3D(DEM、DOM、DLG)数据生产和平台建设,形成了“一网、一库、一个平台、一套标准”的架构。
“一网”,是指全市高精度的测绘基准网。包括覆盖全市的GPS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及考虑到常德市中心城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较远,椭球面每公里变形误差较大建立的中心城区C级基准网,并开发了坐标转换工具,实现了标准与非标准2000、80、54三套坐标系的相互转换,为中心城区新老数据的相互利用提供了条件,缓解了长期以来部门之间坐标系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的矛盾。
“一库”,是指覆盖全市域种类齐全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包括矢量地图数据、影像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实景数据等,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一张图”。
“一个平台”,是指基于云服务、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即数据管理子系统、共享交换服务子系统、公共服务子系统、三维仿真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通过这六个子系统对框架数据进行处理、管理、更新、维护,并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形成常德市唯一的、权威的、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这一平台,能汇集城市规划、企业法人、医疗人口、交通管制等各方面信息,同时能快捷地实现各类数据动态更新,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一平台,实现了从传统离散服务到“一站式”智慧共享服务的转变;这一平台,使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更为方便、快捷,只要登录平台在线申请,就可以检索到所需的统一标准的权威数据,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一套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标准、地方及行业标准及常德实际,制定的一套规范化、开放实用的标准体系。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后,为了建立框架建设、管理、更新、维护的长效机制,确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常德形成了一整套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及管理机制。明确要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涉及地理信息的数据应调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真正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一致。
这“一网、一库、一个平台、一套标准”的地理空间框架,正为智慧常德提供强大的空间信息支撑保障。
天地图、警用地理、智慧城管、智慧交管……智慧应用遍地开花
将地理空间数据植入常德云计算中心,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现的一大跨越。此举,极大提高了常德地理空间数据的权威性,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得到质的飞跃;极大减少了政府各部门工作强度,提高了数据运用效率,降低了地理信息综合应用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各部门对地理空间数据使用的积极性,最终使得智慧应用遍地开花。
“天地图”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常德是国家、省天地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看、找、行、游、标5大特点。“看”,用户只要进入天地图·常德,就可以快捷地通过矢量、影像、三维3种模式浏览常德山水,体验常德最美的城市风貌。“找”,针对多层次、多领域不同用户需求,可以按地名、地址、兴趣点等信息进行搜索定位。“行”,针对社会公众出行需求,提供全市公交路线和站点查询,并通过路径分析提供最优乘车方案;通过全市公路网信息及分析计算,还可为自驾车用户设计多条路线。“游”,向用户提供全市特色旅游景点信息查询服务。“标”,企业和个人可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个性化标注。将来,天地图·常德还将增加历史影像地图、三维街景,用户可以在网上“穿越”。
市公安局借助地理空间框架建立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调取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实现了辖区状况高精度定位,并通过地址匹配服务,获取所需的派出所、宾馆、酒店、学校等专业图层,提高了公安机关在快速反应、扁平指挥、打防管控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保障公众安全。
市城管局借助地理空间框架建立了“智慧城管”系统,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时调用框架地图,在上面叠加城市管理对象、问题等数据库,并接入渣土车、工程车、垃圾车、城管通、执法通等管理对象的定位监控信息,实现了城市管理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向集约定量型转变,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
市交警支队借助地理空间框架,建立了常德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系统在框架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上叠加专题交通数据,并结合视频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全面提升行业监管、路网监控、交通指挥调度、车辆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了“人、车、路一体化协调”的智慧管理。
市国土资源局也以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土地储备管理系统。集合基准地价、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专题图,结合储备年度计划、储备项目、供应项目等业务管理主题图,构建“储备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既实现了全市土地资源“一个池子注水、一个龙头放水,一张图管地”的规范便捷管理,又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全市土地资源“一本账”。
借助或利用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公共服务系统有14个。目前,市国土部门正申请对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进行更新和平台升级,并拟定了相关方案。据了解,框架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和较强的时效性,国家基础测绘成果定期更新制度规定,属于国家管理的中小比例尺数据更新周期为3至5年,地市级管理的大比例尺数据一般3年左右更新一次。虽然我市框架2014年底才验收,但其外业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于2012年生产完成,其中航空影像数据在2011年就已生产完,时间跨度已近5年。加上近两年我市城市建设力度大,城市面貌变化快,框架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平台功能已影响到各智慧应用的搭建。要想为智慧政府、智慧企业、智慧社会提供更权威、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和应用服务,框架数据更新和平台功能升级迫在眉睫。
数据更新后,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将根据国土、公安、城管、税务等部门需求,利用丰富的时空地理信息数据,推进跨部门共建共享及市县一体化,扩大智慧应用成果,提高平台数据的利用率。同时,规划实施数字门牌建设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普查编码,建立全面的街牌、巷牌、路牌、楼牌、门牌、户牌、单元牌数据库,搭建数字门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家家户户有门牌、条条街巷有路牌、大村小村有村标”,并基于全市“一张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门牌位置信息服务。这在落实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不动产登记、税源税基控管、构建“地-楼-房-人”立体化模型、解决邮政物流业“最后一公里”和市民出行办事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原文地址http://cdrb.cdyee.com/html/2015-06/29/content_446479.htm?div=-1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