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五个关键词③:“内畅外快” 构建常德对外开放的大通道
编者按:
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发展演进,有需要遵循的空间逻辑,那里面包含着一方山水的气韵、文脉和使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部科学合理的规划,让我们能够提早洞见未来的机遇和风险,找到持续生长的方式、路径和空间,也能为每一位市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穿城而过的高铁 记者 冯顺前 姚瑶 摄
改革开放数十年,历任常德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交通先行。常德是全省除长沙以外,第一个同时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5种交通运输形式的城市。但由于我市高铁暂未接入京广等主干网络,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仍然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多式联运。
2021年,为顺应常德成为未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枢纽城市的重大利好,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个中心”、构筑“两个枢纽”、建设“三个基地”、培育“四大千亿产业”、推进“五个强市”、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常德要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基础在交通,关键还是在交通。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常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中,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从注重城市空间塑造向全域全要素空间转变,进一步增强交通与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的协调度,按照有利于铁路、公路、机场等综合交通统筹布局的思路,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划定“三条控制线”。我市将504个交通设施项目纳入《规划》,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6.3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62公顷,有效避免了交通设施项目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冲突。同时,提出构建“内畅外快”的内外双循环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和全国一流内河港口。
常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一是构建通达全国、辐射湘西北的铁路枢纽。一方面,要构建“一枢纽四通道”铁路格局。高标准建成常德高铁枢纽,形成厦渝通道、呼南通道、武贵通道、长江南岸通道四条铁路交会格局,预留荆州至常德铁路通道,向北连通京津冀、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向南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向西对接成渝城市群,向东连通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城市群。另一方面,要形成国际铁路货运通道。进一步提升焦柳铁路、石长铁路货运能力,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渝新欧快线、湘欧快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外贸业务,连通北部湾、粤港澳、长三角港口群,打通向南、向东的出海通道。
二是建成连通区域、便捷畅通的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五通道六连线”高速公路新格局。以G55二广高速、G56杭瑞高速、G59呼北高速(炉红山〔湘鄂界〕至慈利)、G5513长张高速、G5517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为通道,以沙安汉高速、松石桃高速、安慈高速、张家界至桃源高速、汨罗至常德高速、桃源至新化高速为连线,建设引领市域发展、快捷通达全省和周边省市的开放型对外高速公路网络。
三是打造现代化机场体系,构建湘西北“航空门户”。形成“一主多点”的民用航空机场布局。以常德桃花源机场为主,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旅游支线机场、长沙黄花机场的主要备降机场和湖南省重要的通用航空基地,远期按4E级飞行区等级预留空侧、陆侧资源,争取提升为干线机场;以桃花源虎形、石门、汉寿、桃源、津市、临澧、安乡、澧县和武陵等通用机场为支点,积极发展飞行训练、公务机托管、空中旅游、医疗急救、工农业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使其成为常德市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新引擎。
四是复兴水运大通道,打造通江达海水运网络。一方面,要建设高效畅通的内河航道网。形成澧水、沅江、松虎、马凌航道“两横两纵”骨干航道网,推动常德全面融入洞庭湖航道网和长江黄金航道。另一方面,形成“一核两极六港区”港口发展格局。将常德港建设成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全国内河一流港口;以津市港、桃源港为“两极”,强化德山、津市、陬市、石门、安乡、临澧六大港区建设,提升面向湘西北地区服务职能。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